其实,每个上海夜场人心里都想“上岸”
究竟是什么导致了“上海夜场民工”的前不见通路,后不见归途?
上海夜场招聘行业上升渠道狭窄单一
在一个现代企业里,员工的晋升路径通常分为两条:管理条线和专业条线。但是我们注意到在夜店行业,后一条上升渠道是长期缺席的。
因此经常听到夜店的基层员工抱怨:不知道现在这样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是个头。
虽然“干一行恨一行”已经成为职场通识,但是也很难再找到一个中底层员工满意度如此低的行业。
上海夜场招聘行业向来注重人情管理,而非人性化管理。
不完善的考核机制,狭窄扭曲的上升渠道,导致岗位晋升的条件、速度和工作质量彻底脱节,人与人打交道的情商在这一行比专业能力更吃香——正所谓“安心放牛的永远干不过耍猴的”。
譬如一个资深的夜店行业设计师,他的职业天花板是极容易触碰到的。如果想在这行业谋求更优的薪水和发展,再专业的设计师也只能转行去做管理。
培训机制敷衍缺失
与晋升机制、薪酬体系相配合,培训机制也是夜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。
但是我们观察到,大多数夜店的员工培训内容仅仅局限在基本服务内容、工作态度和酒水专业性知识上,并未对员工的中长期成长设置一个科学的规划,导致员工早早养成了“打工心态”,而非“主人翁心态”。
很多在原有岗位上积攒了大量工作经验的资深人才,在离开了夜店行业后就无法发挥自身原本的作用和价值。员工过分依赖平台侧面暴露出夜店培训机制的缺失和敷衍。
但是业内也有另外一种声音:
夜店中底层人员的平均教育水平是初中学历,学习能力和认知力普遍比较差,轻松娱乐化的工作环境更是营造出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氛围,因此培训体系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,形成一个恶性循环。
上海夜场员工关系错综复杂
“不分对错,只看利弊”已然成为中国夜店行业的行事信条,内耗严重的工作氛围只是外在表现,人事变动才是最强烈的信号。
选择正确的话,升职加薪;一旦选择错误,轻则上升空间受限,重则卷铺盖走人。
在夜店开展工作的一切核心都在围绕如何获取领导的信任。只要抓住和领导的关系这个主要矛盾,其他的一切事情都会迎刃而解。
职场中底层员工没有能力去让业态平衡,有取舍。
夜场人社会地位小众边缘
曾经有一位夜店人对我抱怨,在夜店行业呆久了,身边也只剩下一批夜店圈子的人。
始终无法融入主流文化,被圈外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的中国夜店人缺乏归属感,也看不到希望。
或许正因如此,“夜店民工”最懂得及时行乐,本来就不多的工资有一大半都花在享受生活上,没有储蓄和保险意识。就连好不容易有机会回家过年,也只能用信用卡套现过活,免得在亲友面前露怯。如此生活三十年,到头来却更是一无所有。
生活状态颠沛流离
行业内45%以上的从业者,在一家俱乐部工作时长不会超过一年。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,早已是是业内常态。
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“上海夜场民工”只能在全国各地全年无休转场式“打零工”,与此同时,目睹着身边同事生病住院后为医药费发愁等不胜枚举。
现如今的夜店行业就像是一个“单向围城”:墙内的人想出去,墙外的人一旦进来了就很难“上岸”。
有人把这种病态现状归结于行业野蛮生长的后果。但是同属新兴行业、起步不满30年、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,怎么就不存在这些BUG呢?
如果在上海夜场招聘行业的从业者,每天想的都是如何趁早脱离现有的生活状态,那么这还会是一个有希望的行业吗?